国考报名入口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广东公务员考试网 >> 申论资料 >> 申论指导

2013年申论范文:雷锋精神与道德建设

发布:2013-06-17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市场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具有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效益经济,由于利益的驱动,特别是个人利益的驱动,它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许多负面的效应,如人们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和急功近利等。而雷锋精神正是抑制减少这种负效应和消极影响的强有力武器,它能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雷锋对党、对祖国的无比忠诚精神,是克服理想信念淡漠的有力思想武器。在我们国家实现新旧体制转换的社会变革中,尤其需要雷锋那种“永远跟党走”的坚定立场,“一心向着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心。当前,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许多政策的制定、实施,需要全国人民像雷锋那样“无限信任党”,与党同心同德。改革的进程不可能一帆风顺,需要全党同志以雷锋的高度主人翁责任感,主动为党分忧,为民解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健康运转的前提是政治稳定,而雷锋精神恰恰是实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凝聚力量。


  雷锋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遏制只顾个人利益不顾整体利益、只顾局部利益不顾全局利益的绝佳方法。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容。要搞好党风、社会风气的建设,培育一代新风尚,无疑必须大力提倡、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在当前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价值规律的作用,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肯定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无疑也是正确的。但过于强调个人与局部必然会伤及集体与全局。否定无私奉献、否定为人民服务,那就必然会助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使人心涣散。近年来,就有些人把挣钱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尺度,丢掉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只求索取,不讲奉献,损人利已,尔虞我诈,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以至假公济私,以权谋私,导致其在商品经济的潮流中身败名裂。


  雷锋的助人为乐精神有助于克服市场经济中“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的价值取向。当前的社会上,存在着“一切向钱看”、“一切向权看”的现象,这是“竞争机制”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我们的竞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公正基础上的竞争,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竞争有本质上的不同。我们的竟争重在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互相激励,而没有否定竞争者之间的相互平等的关系,也没有否定竞争者之间的相互援助。企业、单位之间的无私援助、扶持,个人之间的济贫救困,这些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共产主义风格,是确保社会主义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所以在今天的社会还要大力提倡,还要理直气壮地宣扬。


  雷锋是伟大的,其实也是平凡的。雷锋就是我们普通人中的一员,是一个有修养有良好社会公德的公民。正因为此,弘扬雷锋精神,对提升社会整体公德更有积极作用。雷锋的行动,就是我们在改革开放的社会所必需的公德。社会在进步,我们的道德观念在提升。学习雷锋精神,践行雷锋精神,就是我们社会公德提升的新举措。


  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中每个公民尊重人、信任人的良好风气。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尊重人信任人,在生活与工作中经常为他人着想,力所能及地帮助人。雷锋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而是普通百姓中的一员,雷锋精神更多地体现了雷锋作为公民个体所具有的强烈的社会公德。这种社会公德并非少数人才可达到,普通人都可欲可求。当今,我们学习雷锋精神,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做起,养成尊重他人信任他人理解他人乐于助人的社会风尚,塑造自身的社会道德。


  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整个社会中每个公民形成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敬业意识。现代社会铁饭碗少了,跳槽是最普通的现象,但敬业也是最普通的现象。深圳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全国闻名的“深圳速度”,与这种敬业讲效率讲质量的风气分不开。


  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每个公民养成不给他人和社会增加负担的良好习惯。这包括节俭的美德,做事说话不防碍他人的美德,爱护公物的美德等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乱闯红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现象依然存在;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开会时手机响成一片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为富不仁、为权不尊也大有人在。这些陋习完全与雷锋精神背道而驰,雷锋精神的核心在于充分考虑他人为他人着想,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丝毫不顾及周围的环境。


  弘扬雷锋精神有助于整个社会中每个公民形成帮人为荣、助人为乐的良好美德。比如遇到老弱病残孕主动让座,看到盲人扶一把,看到小偷坏人协助报警抓捕等。这是每一个社会公民力所能及的事情。


  雷锋还有许多美德,比如像钉子一样的钻研精神;他没有亲人,但他对邻居,对战友等这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精神等等。弘扬雷锋精神,弘扬这些美德都十分有利于社会整体公德水平的提升。


点击分享此信息:
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4 http://www.gdgkw.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38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